【書評】野澤尚《虛線的惡意》(內有劇情)

圖片來源:城邦讀書花園

《虛線的惡意》是 1997 年出版的小說,書中的某些描寫現在看來已顯得有些過時,例如書名、文案乃至內文不斷出現的「525 條虛線構成的電視影像」,這個意象一再地提醒讀者,這本書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已有一些時日(數位電視影像是由 1080 條掃瞄線構成)。

而作者對於電子媒體的批判,在媒體被視為「第四權」、「無冕王」的年代或許十分具有衝擊性,但時至今日,媒體因為自身服務的立場而操弄新聞內容一事,早已為許多閱聽人所熟知。此時閱讀《虛線的惡意》,彷彿看了無數集《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》之後再讀阿嘉莎·克莉絲蒂(Agatha Christie)的《一個都不留》(And Then There Were None),縱然心有所感,也少了那種石破天驚,雲垂海立的震撼體驗。

(警告:以下內容涉及重要情節,沒有讀過《虛線的惡意》一書的讀者不建議閱讀。)

或許是少了「首度揭露!新聞媒體不為人知的一面!」這樣的氣氛渲染,《虛線的惡意》的某些不足之處便顯得越發難以忽視。其中最糟糕的,當屬淳也的人物塑造,他從頭到尾都像是個為了服務劇情而存在的角色,無法在我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印象。正因他的形象如此蒼白,書末關於他和瑤子的「互動」,連我這種容易被親情橋段打動的讀者,都絲毫沒有產生被觸動的感覺。

相較之下,麻生公彥是個十分成功的角色。如果野澤尚將麻生描繪成一個高貴正直的公務員,我認為《虛線的惡意》批判的力量將會大大地削弱。正是由於麻生被塑造成人格具有缺陷,連妻子都覺得他是「恐怖、令人發毛,走夜路時絕不想碰到的人」,他的遭遇才更加令人悚然而驚。

作為全知的讀者,我們知道麻生受到了冤屈,雖然他不是個令人喜愛的人物,我們仍然為他嘆息,因為他明明與事件無關,卻在遠藤瑤子的固執己見下,一步步走向毀滅的結局。

但如果,現實中有這麼一個「看起來就不是好人」的事件嫌疑人,我們會不會同樣高舉著「正義」的大旗,將他逼上絕路?

比起受傳統媒體餵養的上一代,網路時代的我們,擁有更多的資訊,或許比他們更接近新聞事件的真實。

然而,我們終究不是上帝。

真相只有上帝知道,而上帝在法庭上選擇了閉口不言。

一起聊聊吧!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