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 書評

【書評】劉必榮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》

劉必榮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》
圖片來源:城邦讀書花園

因為厭倦傳統媒體充斥著「奇人異事」的外電新聞,馥格陸續追蹤了一些外國媒體的中文站(例如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德國之聲等),但新聞報導是以「事件」為核心,提供的資訊比較片段,有時候讀完了還是覺得「霧嗄嗄」。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》簡單扼要地為讀者建立關於國際情勢的基本概念,對於理解國際新聞有相當的助益。

繼續閱讀 “【書評】劉必榮《國際觀的第一本書》”

【書評】費迪南.馮.席拉赫《可侵犯的尊嚴》

圖片來源:Google Play 圖書

《可侵犯的尊嚴》(Die Würde ist antastbar)是由費迪南.馮.席拉赫(Ferdiand von Schirach)在《明鏡週刊》(Der Spiegel)發表的 13 篇文章集結而成。雖然副標題是「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 13 個提問」,實際上並非每篇文章都和犯罪密切相關,比如〈捨棄的藝術〉一文就跟司法問題毫無關聯。

繼續閱讀 “【書評】費迪南.馮.席拉赫《可侵犯的尊嚴》”

【書評】科學新聞解剖室《新時代判讀力》

圖片來源:TAAZE

雖然封面上寫著「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」,但《新時代判讀力》並非像教科書一樣提綱挈領地指出科學新聞的判斷 SOP,而是用「案例教學」的方式,對 12 則科學偽新聞進行分析,讓讀者藉由這些案例了解我們每天接收的「科學新知」可能存在哪些問題。

繼續閱讀 “【書評】科學新聞解剖室《新時代判讀力》”

【書評】塔芙瑞斯、亞隆森《錯不在我?》

圖片來源:城邦讀書花園

在 Facebook 成為許多人主要的新聞入口與資訊來源之後,就不斷有人對 Facebook 的演算法表達疑慮,認為透過使用者的反饋來決定未來使用者能夠看到的內容,將導致使用者接收的資訊趨於同質,使用者原有的意識形態將因這樣的同質資訊而不斷強化。

《錯不在我?》(Mistakes Were Made (but not by me) )談論的主題和前述現象有些共通之處,可以看作個人的「腦內演算法」:

繼續閱讀 “【書評】塔芙瑞斯、亞隆森《錯不在我?》”

【書評】東野圭吾《聖女的救贖》(未讀可入)

圖片來源:TAAZE

《聖女的救贖》並不是一本廣受好評的作品。或許是因為出版在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《嫌疑犯 X 的獻身》後而相形失色,這本書在網路上的普遍評價甚至不如馥格先前大力吐槽過的《真夏方程式》

不過,在我讀過的東野圭吾長篇作品中,《聖女的救贖》是我最喜歡的一本,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還高過《嫌疑犯 X 的獻身》——儘管我也清楚它並不比後者更好。

繼續閱讀 “【書評】東野圭吾《聖女的救贖》(未讀可入)”